6月16日,六六大顺的日子。果不其然,夏普纽约主动撤诉,部分结束了对海信“狂暴”的诉讼。但是,事情结束了吗?没有!夏普依然没有放弃“逼迫海信撕毁合约”的努力,这场脱轨的裸舞还要跳下去。
事件回放:
海信和夏普这事,要追溯到2015年。夏普从2008年开始时不时的巨额亏损,终于压破夏普放弃北美自主品牌电视业务(欧洲市场命运亦相似)。夏普关闭了巨大的墨西哥工厂、停止在北美等地的品牌电视业务。
但是停产不是最后的休止符。夏普想把北美等地仅有的资产变现。于是有了海信的收购案:2015年7月31日夏普宣布推出美洲市场,海信以2370万美元收购了夏普位于墨西哥的工厂,并获得了夏普电视除巴西外在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可以使用SHARP、AQUOS、Quattron多个品牌销售电视,时限为2016年1月6日至2021年1月5日。2016年海信正式运营夏普美洲业务,并大量采购夏普日本十代线的屏幕。
然而,2016年夏普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运作长达六年之久的鸿海夏普联姻案结出硕果:鸿海入主夏普。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巨头和最重要的面板巨头,鸿海很“喜欢”夏普这个自主品牌。并决定全面恢复夏普自主品牌的全球业务,尤其是“液晶之父”的彩电业务。
但是,这时候夏普美洲业务的品牌和渠道已经出售给海信。夏普若想恢复昔日河山,必须从海信手里“讨还”品牌使用权。而作为海信,刚刚接手夏普品牌十个月,刚刚投入重资重组美洲业务体系,自然不愿意“所有努力都为他人做嫁衣”。
在索要品牌不成的背景下,夏普开始全面释放“大招”。包括夏普先后停止向海信供屏(夏普自称只是涨价而已,同期在屏幕供应上夏普还和三星出现了公开的矛盾)、在美国违背合同向海信渠道串货、向海信单方面发函要求停止履行合同等等。夏普与海信的矛盾不断公开化。
而在一系列黑白手段施压不灵的背景下(毕竟海信的体量巨大,也不是吃素的),夏普选择了两桩莫须有的官司:以“海信销售低品质和低价格产品损害夏普信誉”为理由,在加州起诉海信;以“违反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及其他联邦标准生产销售使用夏普商标电视、电视产品质量低劣价格低廉及向消费者提供电视机尺寸、亮度等欺骗性信息”为由在纽约起诉海信,力图夺回品牌使用权。不过,最终这一招并没有如愿——北京时间6月16日上午10:00左右,夏普撤回纽约对海信的诉讼。
面对夏普“丑意”,海信的反击
海信取得夏普美洲品牌、渠道和工厂,是通过正式的平等协商合约,并履行了所有必要的法律手续、支付了所有约定现金的。这样的商业行为理应受到所有国家法律的保护。但是,夏普携鸿海势力自重,切有咄咄逼人的姿势。
例如,2016年底,全球液晶面板进入涨价周期,夏普依靠鸿海系的上游资源优势,对海信展开“断供”攻势。同时遭殃的还有韩国企业三星。对此,海信通过加大采购韩系面板、本土面板企业产品和华星光电加深合作,予以充分化解。
再例如,2017年4月就夏普单方面通知海信终止品牌授权协议。海信对此的反击是,提起紧急仲裁。2017年5月9日,国际仲裁裁决要求夏普继续履行合约,同时要求夏普停止污蔑海信或者干扰海信的正常运作。
但是,夏普并没有尊重国际司法仲裁的结论,而是选择在在纽约和加州粗暴的对海信提起诉讼。其诉讼理由牵强而没有意义:加州部分的理由是“海信销售低品质和低价格产品损害夏普信誉”;纽约部分的理由则是“违反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及其他联邦标准生产销售使用夏普商标电视、电视产品质量低劣价格低廉及向消费者提供电视机尺寸、亮度等欺骗性信息三宗罪。”
目前,夏普纽约主动撤诉,其罗织的所谓三宗罪自然不攻自破。而加州的案子,距离结出苦涩果实也已不远。——海信囊括夏普品牌的目的是借助夏普品牌打入北美高端市场,在这样的战略下说海信“低质低价”显然站不住脚跟;同时,2017年以来,靠低价格入市的恰恰是夏普自己操盘的中国和东盟地区市场,扣除折扣后售价只有7000元的70英寸液晶电视就出自夏普只手。夏普一方面中国市场高呼“高贵不贵”、销售大量非夏普原装屏幕的彩电,另一方面质疑海信掌舵的美洲业务“低质低价”,岂不是自相矛盾。
闹剧如何结束,苦果恐要夏普自食
起诉没几天就主动撤诉:纽约案件显然已经说明“夏普”理亏。但是,夏普为何还要如此“闹腾”呢?一桩不可能打赢的官司,夏普为何还要执意扮演这个小丑角色呢?
据环球网报道,6月18日,夏普原高管接受其采访,专门点名了“夏普诉讼海信的目的”。他认为,夏普起诉海信意在败坏“夏普名声”,阻碍正常销售。如果海信掌舵的夏普美洲业务成绩是现在这样“蒸蒸日上”,夏普想在谈判桌上拿回品牌,就必须付出相称的代价。但是,如果夏普通过一系列手段,包括诉讼,“主动败坏夏普美洲市场”,一方面可以打击海信作为全球彩电巨头的实力,另一方面可以将拿回品牌使用权的“成本尽量压低”。
或者说,夏普这事不仅“别有用心”,而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对此,行业圈很多人认为,现在台系主政的夏普,已经失去了原有日系品牌的文化精髓,走在一条自甘堕落的腐朽道路之上。对此,美国业者也都表示:这不是以前的夏普了! 松下电器的一位高管更是私下表示,不明白夏普为什么要这么做,很不理解,并指出在消费者不明白夏普已经是台湾品牌的背景下,这种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对日本企业会有负面影响。
但是,闹剧不会掩盖真相:一方面,海信取得的权利,包括夏普品牌的使用权是与夏普自由平等协商的结果,是支付了现金成本的合法交易。不可能说,夏普困难的时候就要别人拯救, 缓过劲来就如胡汉三,高喊着“吃了我的吐出来、拿了我的还回来”——那岂不是强盗逻辑!
另一方面,诉讼是要讲证据的。海信已经赢得司法仲裁、夏普更是自觉理亏撤诉纽约案件,接下来加州案件的最终结果已经不需要猜测。消费者也通过夏普的主动撤诉,看清了这场闹剧的本质,明白法治之下也会有“恶诉”的原告。
以如此不纯之目的、邪恶之动机,夏普尽情表演。难道夏普就未曾想过,未来的夏普品牌要以怎样的面貌示人吗?至少2021年此版合约到期之后,海信还敢不敢续约、别人谁敢接手都是问题。那时节,一切善后都还得夏普自己来做。但是,在夏普执意折腾之下,夏普品牌已经被污损。这种污损过程固然向海信施压、损害了海信的利益,但归根结底,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消费者心目中那个曾经无限美好、代表行业高度的“夏普液晶之父”的美名。
以粗暴的方式、完全违背商业诚信的做派、随意撕毁合约的行为、黑暗和低俗的手段,夏普正在成为“好莱坞最佳演员”——只不过一定是配角而已。市场的本源必然是充满秩序和诚信的。只有良好的商业秩序和遵守规则的玩家,才配在这个市场中打拼。这种规则和秩序,不会区分是曾经“日本的夏普”,还是今日“台湾的夏普”。
希望夏普和海信坐下来,用商业的方法、在诚信原则之下,协商一切的纠葛。那会是夏普最大的幸甚。切莫让“粗暴”“庸俗”“自私”“缺乏商业诚信”成为夏普的行为标签和品德内涵,最后坏了这家百年老店的名头。套用热剧《白鹿原》的常用台词:“羞先人哩!”
原创文章,作者:soup8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信“被起诉”的闹剧背后? 夏普恐要自食其果》http://www.avq360.com/20170619783.shtml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