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要改用OLED显示屏了。一夜之间OLED站上了风口。似乎平板显示技术又走到了一个巨大的交替阶段。这种感觉让很多准备购买彩电的消费者“游移不定”。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完美神话背后,OLED的惊人真相

在众多营销中,OLED已经被宣传成完美的技术。但是,现实可能很打脸。的确,必须承认OLED在色彩、对比度等方面确实有其优势。不过这些优势有些仅仅是理论上的,另一些则还要等待技术的成熟。

液晶还是OLED:真相竟然如此残酷-视听圈

比如,作为最早推动OLED应用普及的三星,早期屏幕普遍偏绿。这是为何呢?因为依赖于RGB三原色三种OLED材料发光的OLED显示屏,必然遇到每种材料的寿命、电光效率衰减曲线不一致的问题。为了保障整个产品的可用寿命,早期屏幕牺牲色彩均匀性,强制调低蓝色和红色的亮度强度——这种做法也使得OLED所谓色彩最优的神话成为了彻底的“神话”。

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OLED这种致命问题已经得到一定改善:这是为何苹果在三星之后,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才决定采用OLED的原因——此前的产品,苹果看不上,且比较液晶产品“劣势明显”。

但是,即便如此,OLED显示还是面临巨大的应用障碍。特别是在彩电产品上,其产业缺陷依然致命。

首先,OLED显示的本质是要制作非常小、非常薄、非常多的OLED材料点阵结构。这种结构的厚度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左右,其中电子注入层的厚度甚至不到20埃(1埃=0.1nm),而且子像素薄膜尺寸极其精细,长宽约数十微米。同时,一款1080p分辨率的显示产品至少拥有622万多个这样的微小结构,且这么多的子像素必须“高度均匀一致”。

OLED显示面板这种结构特性决定了其在电视机等大尺寸显示产品上的“制造”异常困难、成本高昂。现在液晶电视消费市场已经大尺寸化,国内彩电市场50英寸及其以上尺寸的产品占比超过6成市场份额。这些彩电显示产品主要由8.5代及其以上世代线制造。这些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高世代线,几乎都是液晶产品线。即便是这几年来OLED投资掀起一个小高潮,上游厂商也只是瞄准了手机等使用的小屏幕,建设了一批5代和6代线。后者不适合生产大尺寸彩电用面板。

即便是OLED已在建的5和6代面板线也不是“没有问题”:一条每月玻璃基板投入量为4.8万片玻璃基板的6代线,投资要达到465亿元;同样的投资则可以建设一条月玻璃基板投入达12万片的液晶面板11代线。按显示面积算二者相差8.9倍。即不考虑OLED更低的成品率、更昂贵的生产材料、更复杂的设备维护,仅从生产线建设看二者也有巨大的成本差距。

一项新技术的成熟过程是很“辛苦”的事情。不仅是“可以做出来”(现在OLED电视全球一两百万台的销量,全球市场占比不足1%,基本只是解决了可以做出来的问题),而且要稳定的、高品质的、成本可控的大量制造,才谈得上市场普及。

这方面,液晶之父夏普“最有发言权”。从夏普深入液晶技术研究,到期产品可以大量应用于中小尺寸彩电市场,用了30年的时间。此后又经过十余年的持续技术开发,液晶显示技术才达到今天“好用、耐用、且价格成本合理”的产业水平。对此,业内专家指出,液晶已经有四十多年的技术和行业积累,不是其它产品打几个口号就能超越的。

事实上,OLED的诸多显示优势还只是理论上,或者实验室的成果。尤其是在彩电产品上,从显示效果、成本、规模、稳定性等方面OLED还都欠缺火候。而且一些问题并非可以“最终凭借技术进步全面解决”。

比如,在产品寿命上,OLED受到有机材料特性的影响,对氧、水高度敏感。在有水汽和氧存在的条件下,OLED材料都会发生不可逆的光氧化反应;水、氧对铝或镁银等电极材料也有很强的侵蚀作用,因此OLED器件封装对水、氧渗透率有非常高的要求。这不仅提高了产品制造的成本,也导致其寿命表现不如液晶产品。这一点在快速消费的手机等小屏幕显示产品上表现不很明显。但是在长寿命的彩电产品上将是一个硬伤。这也是为何在OLED已经“在路上”的时代,还有很多完全不同的新技术(比如QLED)在研发的关键。

因此,现在就为OLED贴上未来显示的标签,尤其是在彩电领域号召OLED对液晶的替代是一种不明智的思潮,更是一种不具有实践基础的“空谈”。

最终的市场属于理性主义者,液晶彩电优势依旧

对于彩电的未来,消费者怎么看呢?一方面,在舆论上接触到的OLED信息已经很多;但是另一方面消费市场里,OLED电视却数量很少、现场体验中也感触不到新技术的“所谓优势”。这其实导致,绝大多数消费者根本没有把OLED作为购买选项。——这是典型的理性主义的胜利。因为经过市场调查,消费者自然能看到LED液晶产品才是真正值得购买的产品。

液晶还是OLED:真相竟然如此残酷-视听圈

从产品优势看,LED液晶技术不仅具有成熟性高、供给充分等特点,还拥有更多的优势。液晶之父夏普社长戴正吴曾在6月20日举行的定期股东会上就曾表示,“在亮度、耗电力、成本、长期可靠度、薄型化部分,液晶电视都具有优势”。戴正吴特别反问道,“夏普的液晶电视可以保证能使用10年,但OLED电视能吗?”

目前,作为一种新技术,OLED很容易被媒体和舆论谈及众多的优势。这是一个技术初创时期的“猎奇性”资讯发散特征。这种情况,对于液晶则稍有不公。因为液晶不是没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方面,液晶的优势还有很多:比如8K显示上液晶的超前布局、液晶显示消费者不用担心残影等方面的设备疲劳性伤害、基于液晶显示特性而大量积累起来的色彩处理和调教专利技术等等。

液晶还是OLED:真相竟然如此残酷-视听圈

8月31日,夏普率先在行业内推出了消费级AQUOS 8K电视新品,将液晶电视的分辨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彩电产品进入“大开眼界”时代。

什么是8K电视?其最直接的感受是分辨率和显示效果上。据了解,8K分辨率高达7680×4320,是人眼识别的4.3倍。在显示效果上是4K(UHD)的4倍,更是目前主流高清(FHD)分辨率的16倍。可忠实反馈图像细节,同时在8K下的120帧率刷新,也可保证每一帧都可显示最多的细节。关键是,夏普8K电视在搭载新煌彩技术、锐色技术等画质及术后,其画面具备了相当不俗的表现力。

富士康集团CMO袁学智认为,8K让被拍摄的物体宛如出现在眼前,再现真实现场感。8K电视机将在画面帧率,观看距离、视角及音频效果方面都得到巨大提升,超越人眼观看的清晰度。8K能够带来极致的画质体验,画面细腻程度将是无可比拟的。

液晶还是OLED:真相竟然如此残酷-视听圈

相对目前的量子点技术和OLED技术,8K技术是原有4K显示屏在升级,电视机性能比较稳定,良品率高。此外,从彩电行业技术演进过程中,市场和消费者对更高分辨率的需求是最渴望的,从2007年到2012年基本上用了4~5年超过实现1080P的普及,而4K则从2013年开始基本上只用了2~3年的时间成为了电视机的标配。可见,更高清的分辨率和精细化的产品才是市场最爱。因此夏普在8K电视抢先一步落地,这可能又是一个市场契机。

夏普深知8K电视要往前推动,靠单点技术在终端显示突破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当产业链(包括8K内容拍摄、存储、传输、解码等)实现整合,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发展。为此,富士康和夏普为8K电视的发展在谋一盘大棋,拉动一群合作伙伴布局完整8K生态产业链,从上游8K片源拍摄到8K内容编辑存储传输,到最终的8K内容播放,形成完整的链条。

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裁陈振国表示,夏普做的是整个8K的生态,是整个8K生态链的整合。为迎接8K时代的到来,富士康和夏普早已做好了充足的硬件、技术、资金储备。

从显示技术进步的角度看,过去5年是4K的天下。4K产品的高速增长,成就了液晶技术一个崭新迭代阶段的神话。而未来,夏普等品牌则瞄准8K,并已经逐步落地市场,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只有液晶能够大规模的带领彩电市场进入8K时代。在这一过程中,OLED等新技术更可能仅仅是“有益的市场补充”者角色。

中国消费者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许多品质型消费者愿意为电子产品的先进技术优势多付钱。这就驱动当前彩电行业进入以技术为核心驱动的高阶竞争时代。在品质消费时代里,有企业选择OLED电视,有的选择量子点电视,夏普选择8K电视,欲要通过推出消费级8K电视实现弯道超车,开启一个全新的影像价值时代。这同时对于力图实现“王者荣耀”的夏普来说,8K这一步棋将会特别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