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个品牌,13年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中,能在自己的领域雄踞第一,那么她的梦想自然会延伸都远方。后者就是国际化!这个命题正是海信今天所面临的“基本任务”。
揽入东芝,从量变到质变
2015年托管了“夏普”北美电视业务,连续赞助2016年欧洲杯、2018年世界杯等世界顶级体育赛事——从这一系列世界级的动作中,人们已经可以窥见海信“国际化”的梦想。
加冕中国市场,这个全球最大、亦是高端产品需求量最高的独立单一彩电市场“王者桂冠”的海信,“出海”的路途已经有二十年之久。1996年南非海信的成立,是这一切尝试的开端;01年到03年海信接连成立美国、意大利和澳洲分公司或办事处,正式进入西方主流发达国家自主品牌市场。
彩电显示产业进入液晶时代之后,海信凭借优良的产品口碑,在国内市场持续保持份额第一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国际化战略,制定了在“机构走出去”的同时,研发走出去、高端合作走出去、战略营销走出去的“企业发展升级之路”。
截止目前,海信产品渠道机构覆盖全球主要市场七成以上的国家,超过65亿的人口,连续三年成为全球销量三甲品牌,并在南非和澳大利亚成为NO.1。同时海信还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美国加州硅谷重镇圣荷西市、加拿大多伦多、美国亚特兰大等地建立了7处研发中心和研发办公室,从芯片、操作系统、软件、整机、多媒体和智能技术等方面,全面支撑海信国际化战略。在高端营销上,海信一边和百思买、好市多、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等国际家电、百货巨头建立稳定的渠道关系,另一边从2008年竞得澳网两大主场6年冠名权开始,展开一轮高于一轮的体育营销——2016年欧洲杯海信“中国第一”的广告语成为中国高端制造和品牌全球化的“现象级”事件。
从中国制造、OEM的海外代工商贸,到建立海外分公司,自主机构和渠道、再到全球营销,赞助顶级赛事,设立全球5大制造基地,7大研发基地,收购海外核心技术公司,海信全球化的大网,20年间从未停止伸展。2017年11月14日,海信彩电正式将有着142年历史的东芝品牌揽入怀中,收购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简称TVS)股权的95%,及未来40年品牌使用权,只是海信长期国际化战略的“成功质变”。
收购东芝,一项极高门槛的生意
量的不断累积,自然导致质的变迁:这是最自然的过程,但是却也是最“困难”的过程。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日本家电业已经是没落贵族。但是,老百姓有俗话叫做“瘦死骆驼比马大”。日本企业的文化内敛性,更是决定了日系企业常常是“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硬脾气”。——一句话,揽入东芝,你得人家“愿意嫁”才行。
过去的十年,东芝并不顺利。2006年东芝以54亿美元,高达三倍的溢价收购了美国西屋电气这家核电技术公司。但是,此后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2011年之前恰是全球金融危机,基础设施产业的投资低谷,2011年之后福岛核危机的阴影笼罩全球——核电作为核心的东芝电力,乃至基础设施产业板块“时运不济”。即便有业绩斐然的东芝半导体的支撑,后者的资金密集特点,也使得东芝必然陷入“整体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东芝彩电产品“得不到母公司足够”的战略支撑,从全球翘楚宝座上跌落。
但是,在内行人看来,东芝彩电业务的处境不是“末日之花”,只不过是“明珠暗投”。从彩电业务看,其一蹶不振的假象是被东芝整体业务,尤其是核电这个大窟窿、半导体这个吸金黑洞所“拖累”。从东芝自身看,不是这家“科技大拿”自己没有搞定“技术创新”,反而是先进的西屋三代非动能安全核电技术“太过先进,以至于存量市场为零”,又加之金融危机和日本大地震后的福岛核安全危机“双重意外”,打乱了东芝的“整体布局”。
所以,人们可看到:东芝出售半导体业务、核电业务资产,一直挑三拣四,只有满足苛刻条件的伙伴,才能成为“东芝心上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东芝彩电业务。
东芝需要一个有实力的伙伴,让东芝彩电重新绽放绚丽之花。这是东芝为何一次性给予40年品牌授权,并包括研发团队在内“倾力”打包家用和商业应用映像方案公司的原因所在。即,这是一项“极高门槛”的生意。
以129亿日元的金额,拿下TVS公司东芝电视及各种周边产品(包括商用显示器及广告显示器)的全球渠道资源,并包括日本的优秀研发团队,东芝在电视画质、芯片、音响等方面积累的无数技术,以及号称最难进入的日本市场的第三位份额——这怎么看都是笔超值的买卖。
但是,生意能如此划算的背后,却需要非凡的实力支撑:恰是海信20年来国际化从弱小到全球三甲的“劈风斩浪”,让东芝相信,海信能够驾驭东芝全球市场、能够消化东芝独到的核心技术、亦能够在海信全球资源的整合中让东芝彩电再次“家喻户晓”!
携手飞翔,海信国际化的“东芝时代”
未来,至少40年内,海信都会和东芝品牌相伴而行。业内称这是一场“一诺定终生”的婚姻。如此高规格的伙伴关系,是双方实力与信任的高度统一。
从海信国际化的里程看,2017年即将完成彩电销售额“半数在海外”的关键转折。但是, 13亿人与56亿人口的两个不同大小的市场板块,却产出相等——这不是一个足以令人满意的成绩。和日系彩电辉煌时期索尼、松下的成绩比较、和目前全球彩电第一的三星比较,可以看到这些全球领袖都是“国际市场占比8成以上”,甚至可达9成的“真正”全球市场玩家。
成绩斐然需要褒扬,差距仍在更需正视。这恰是海信这个品牌的长处。从中国第一到全球三甲,再到海外市场贡献占半,海信始终坚持“最高理想的追求、脚踏实地的努力”。
收购东芝之后,海信的国际视野将迎来一次跃变。首先,最直接的效应是进入日本主流品牌市场。2016年东芝彩电日本市场排位第三。日本消费市场受到日本文化和本土企业技术强势的双重影响,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快速打入这个市场,一个当地本土化的品牌和团队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海信将迎来研发能力的再次升级。东芝为代表的日系彩电素来以“精致”的技术底蕴著称。包括一些独门技术、一些国际专利,尤其是日本研发团队和设施,将为海信的国际化锦上添花。
第三,全球市场和全球渠道与机构资源,东芝可以提高海信的运营能力。海信与东芝的品牌文化差异,更可以提高海信在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群受众覆盖”能力。海信和东芝渠道资源的整合,亦将为二者带来更高效的运作体系,降低末端市场存在成本。且海信将直接获得东芝的全球存量市场,直接巩固自己的全球领先地位。
第四,东芝在日本国内的上游产业链和技术链资源,亦可加强海信系与日本供应链的深度合作。东芝在商用等市场的品牌地位是对海信显示产品从家用市场走向更广阔应用领域,进入更多深度市场的有效补充。
“最好的生意不是‘到手便宜’,而是‘愉快合作、稳步增值’”。海信揽入东芝,恰逢中国经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亦恰逢中国品牌和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关键阶段。因此,这一事件也将直接影响海信品牌在全球市场的“消费认知”,对于提升品牌附加值、开发高端市场,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具有良好的“舆论和价值引导作用”。
“加速器”,这是海信集团总裁、海信电器董事长刘洪新对此次收购的点评:海信将整合双方研发、供应链和全球渠道资源,快速提升市场规模,加快国际化进程。作为中国彩电业的一面旗帜、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代表、中国创造走向环球的先行者,海信有信心、更有能力和办法,在中华民族复兴大潮中创造更大的辉煌。
原创文章,作者:soup8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揽入东芝,海信国际化“质变”的关键一跳》http://www.avq360.com/201711161591.shtml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