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以来,世界杯和618电商节的双重激励下,彩电市场价格再创新低:不到2000元的55英寸电视,不到3000元的60寸电视、899元的32寸电视,以及75英寸电视几乎“打对折”,让彩电市场“血雨腥风”。

视界波 | 彩电,还会在无边“底线”上跳多久-视听圈

价格新低的由来很简单:一方面,全球市场需求过淡。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淡”,不是真正的需求萎缩。而是因为液晶电视比传统CRT和背投电视更长的寿命,是“换机”需求,在产品寿命更长、技术相对过剩背景下的抑制。

另一方面,全球显示面板供给增加。包括小尺寸OLED线的大举投资,10.5代线和8.6代线为代表的大尺寸液晶线的投资,让显示市场“产能压力不断加大”。虽然,手机全面屏,彩电大型化等额外消耗了更多的“产能”,但是市场供给的压力依然明确。自2017年6月以来,液晶等显示面板价格已经连续下降12个月。

不过,对于价格战,消费者更关心的是“还能不能降”,“大底”到底在何方?

从价格新低的两个原因看,没有一个有“暂时延缓”的态势。10.5代线的液晶和6代线的OLED依然在投资高峰,尚未进入产能高峰,未来市场供给是增加的。同时,新的产品技术创新,例如HDR、8K等带来的视觉体验改善日益接近极限,驱动“换机”的能量不足。这使得彩电市场,尤其是大尺寸产品价格还在下降坡道上。

从市场成本的“大底”看,单位显示面积的价格,在大尺寸和小尺寸之间日益缩小,甚至基本一致。这说明市场价格距离“大底”不远。55英寸在2000元以下价格上的退让空间非常小。如果有进一步的大幅变化,基本可被认为是“赔钱赚吆喝”。

所以,今天的市场价格战,其实是“不能不战”,又“战无可战”的两难境地。也许一个价格指数上的“低迷稳定”,才是短期市场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