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液晶技术主导的半导体显示产业而言,2018年很有意思:这是液晶技术诞生50周年,亦是首条经济切割突破65英寸的10.5代线的投产年,更是液晶技术的继任者OLED产品第一条大规模新建生产线“LGD广州项目”的开工年……
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种“似乎一路高歌”的“液晶-OLED”彩电时代,有一个技术却喊出了“挑战液晶”的口号!这就是激光电视——一种致力于将70-150英寸彩电引入普通消费家庭的新兴显示技术:海信说“激光电视”是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平板电视(LCD和OLED)之后的“第四代”电视机产品。
满足不了“未来”的需求,不配叫未来电视
据中怡康最新发布的2018前三季度彩电市场推总数据表明,虽然今年前三季度彩电市场整体零售量同比下降0.88%,但激光电视一枝独秀,销量增幅超过400%。特别是海信今年5月17日,在北京推出的全新的80吋4K激光电视新品L5,居然出现“供应链断货”的热销情形,彻底打破了激光电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为什么2018年激光电视会这么火呢?首先,这是因为消费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对大尺寸电视的认知提升到了空前高度——这不是说激光电视成为唯一赢家:上半年彩电市场整体下滑的背景下,65英寸及其以上液晶产品销量也几乎增长了八九成。
其次是激光电视随着产业链、产品线的成熟,产品体验不断提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目前4K激光电视价位已经落入10000+到20000元的区间。价格大幅领先同尺寸液晶电视产品。这事实性的让80英寸以上彩电市场成为“激光电视”的独秀舞台,液晶等技术产品只能做“象征性的存在”。
“从黑白到彩电,解决色彩的问题;从彩电到平板解决形态的问题;从平板到激光电视,则要解决尺寸的问题”——行业专家一针见血的指出,未来彩电的“需求围绕尺寸大型化”而发展的趋势,就是为激光电视“定制”的战场。
对此,作为全球最早发力激光电视,有着十年研发历史的行业领头羊,海信认为在70+以上彩电市场,或者液晶和OLED技术不能有效的制造这类产品,或者在同等尺寸下其成本更高。这使得激光电视成为唯一满足未来“巨幕彩电”时代市场需求的技术路线。这也是海信为何2008年开始就倾尽大量资源研发激光电视的原因。
挑战液晶?激光电视没有这个目标,确有这个副产
“巨幕彩电”这是下一代电视机产品的核心标志性特征和支柱性市场价值点。对此,液晶或者OLED技术亦“心知肚明”。然而,真正要挑战“大”的供给需求却不容易。
比如,目前液晶和OLED产品在建设的生产线,最高是10.5/11代线,这些生产线经济切割的尺寸只到75英寸。而激光电视目前最小尺寸则是80英寸,最大尺寸海信有300英寸的巨幕方案。而液晶这样的半导体显示产品,从2008年夏普建设全球首条10代线到2018年京东方全球首条10.5/11代线投产,半代多的技术前进耗费了大量时间,并需求每条生产线高达460亿元的巨额投资。这决定了液晶和OLED未来拓展面向更大尺寸的生产线的“难度是天文级”的。
另一方面,即便液晶10.5/11代线的规划亦并不理想: 据DIGITIMES报道,由于担心包括融资,股本回报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平板制造商重庆惠科光电科技(HKC)和中国电子公司(CEC)均已推迟建设10.5/11代LCD晶圆厂的计划。此前,富士康电子将把其位于威斯康星州的液晶显示器工厂降级为6代工厂,而不是原计划的10.5代工厂。——即便这些变化不被认为是“知难而退”,也至少是“知难而慎”。
所以,行业专家认为,激光电视要布局的75-150英寸市场,几乎是一个只有激光电视技术能够满足的产品线——这个产品线不是激光电视挑战了液晶和OLED,而是液晶和OLED压根无力进入这一“真正巨幕彩电”的空间:在75-150英寸的供应市场上,液晶和OLED至少面临“全新的制造设备、核心材料突破、巨大的工艺难度、天文数字的投资成本和激光电视的竞争”等5大风险。
尤其是随着激光电视产品的成熟,激光电视在色彩、护眼、成本、运动反应速度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凸显;特别是作为“大尺寸平板的运输、安装困难”——王思聪的120英寸乐视超级电视要拆窗户、动吊车运输安装——被广泛认知之后,液晶彩电已经失去了和激光电视主流尺寸产品直面竞争的“时空”窗口。
构建激光电视大格局,激光电视正在补足最后的短板
“以75英寸划一道线,下面是平板、上面是激光,中间有所叠加。”行业人士认为未来的彩电市场结构将是如此。这一市场结构至少为激光电视提供数百万台级别的国内市场空间。当然,理想再饱满、实现理想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前进。近年来虽然激光电视市场拓展成绩斐然,行业人士亦不回避激光电视产业的不足之处。
海信激光显示研发部副部长钟强认为,现阶段激光电视产业的主要矛盾是“激光电视的声势,是真的起来了,但是蛋糕还不够大。海信作为先行者希望更多企业加入,一起把这个蛋糕做大”。即,激光电视已经解决了技术问题、实现了产品成熟,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即是“规模”问题。
对此,作为行业先行者和领头雁,海信并不认为“保护技术秘密”有利于产业和自身的利益。反而,海信视“做大蛋糕”、“带好整个队伍”为自己下一阶段激光电视市场规划的重心:作为新一代彩电技术的“标准”,必须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必须走普及化和共赢的发展道路,必须实现企业价值、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的共振。
海信激光电视“最大的产品经理”,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对此更是直言不讳:一个新地方只有一家饭店,做得再好也不容易成大气候,但是如果饭店扎堆做成美食街,那就不一样了。
作为“产业性耕耘”的战略组成,钟强甚至被“竞争对手借用”——海信的研发副总、几乎掌握所有技术秘密的人,到“看似对手”的单位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激光电视的销售体系,帮他们做产品规划。这件事情虽然不可思议,但却真实的发生了。以至于海信内部都称此为“奇怪的任务”。
成果最显著、投入最多、经验最多:这是海信激光电视的特点。但是这不是海信激光电视的终点——海信的目标是中国彩电产业主导的“全球第四代电视机”标准。在这一理想之下,中国的激光电视产业,因为海信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正在成为一个共同体:一个命运与价值共振相连的共同体。
甚至,这种共同体已经国际化。例如,海信刘显荣博士回忆,日本的一家供应商刚与海信开展合作时,很是犹豫——因为激光电视这是一个全球首创的产品。他们先派了一个部长到海信,然后是产品线副总、分管领导,最后是集团分管领导,前前后后来了4拨人,而海信方面均是周董亲自见面接待,他们最后被海信的诚意打动,决定与海信合作。——这次合作,让这家抗光屏领域的世界级领军企业,已经被裁撤的抗光幕部门起死回生、让锁在保险柜里的“好技术”重见天日、让此前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心血成果真正实现了应有的社会价值。
进入2018年以来,激光电视产业规模和产业链的拓展已经进入崭新的阶段。10月15日,跟随海信走进激光电视领域的互联网品牌坚果,宣布完成6亿元D轮融资,由阿里领投,而在这之前的3月12日,激光电视的另一家企业极米科技,宣布获得百度战略投资,后者在增资后成为除创始团队外最大股东。在去年中期,小米生态也成功加入激光电视行列。激光电视阵营不断壮大,事实性的形成了“比学赶帮超”、“内部协同共振”的良好局面。据统计,过去18个月内,崭新进入的激光电视品牌就达到了七八家之多。
“舞台需要聚光灯、舞台也需要更多的演员。独角戏始终不会很精彩。”今天,激光电视正在成为阿里、百度这种大鳄聚光之下的舞台,亦成为海信领衔、小米、坚果、极米、长虹、PPTV等众多品牌广泛参与的大戏。当然,激光电视浩大声势的形成也会引来嫉妒,会引来液晶和OLED阵营的一些杂音。
对此,有评论说:被挑剔、质疑、指责甚至是攻击,几乎成了每一个新生事物难以避免的宿命。就像100多年前,当汽车出现时,马车铺的老板对抢了他们生意的汽车恨之入骨——今天的激光电视亦遭受了这样的“挑衅”。但是,对手、尤其是身为即得市场技术霸主的对手(液晶)的“挑剔、质疑、指责”,不恰恰说明激光电视的“硬实力”、“大魅力”、“未来范”吗!
原创文章,作者:soup8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激光电视挑战液晶?彩电这步棋很有戏》http://www.avq360.com/201811023982.shtml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