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传统投影应用市场表现出内在的矛盾性:一方面是新技术的不断突破,如激光、HLD、超短焦等等;另一方面则是整体增幅的持续放缓,从两位数逐渐过渡到一位数,乃至未来可能下降到5%以下。

这种矛盾性,构成了投影市场供给总体大于需求的竞争格局,亦使得投影市场的消费活动“日趋理性化”。在理性化的市场氛围中,投影品牌面临的竞争“干货”远大于“表面”文章,这为投影市场企业品牌的运作提出了崭新的“挑战”。

专注长期价值,构筑长尾口碑

拿激光投影机的技术创新来讲,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过去的几年有些“泥沙俱下”的味道:不仅传统巨头磨刀霍霍、新兴选手更是锋芒初露。

但是,2018年市场行情的变化已经告别“初创阶段、以新求名”的时代——激光投影市场的趋势向“存量竞争大于增量”的时代转折。“风停了、谁还能飞”成为了行业首要的问题。也成为真正考验企业产品品质、供应链能力、持续创新实力的关键时期。

趋于理性的市场中,如何挑战投影行业的不可能-视听圈

所以,新一轮的激光产品创新,不在着眼“有无”和“高调的技术名词”,而是回归了产品效果、体验和技术潜力上来。这也给与了传统品牌更多的“伸展空间”。例如,理光激光投影机,在2年前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就秉承“高端品质”的追求,布局了5000-13000流明的主流产品线。

其中12000流明的PJ LU10200,创造了0.67英寸WUXGA DMD的亮度新高峰,并依靠产品体系的紧凑性和经济性,成功填补万流明普及激光工程机的市场空白,成为中高端工程应用中主力机种。这种超越极限的性能表现也充分说明了理光品牌在激光技术、投影光效与可靠性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极限性能突破更早、产品线细化更早、供给多样性更充分”,这三点构成了理光激光产品阵营的“核心特点”,也体现了大品牌对“激光创新必然走向理性”的市场规律的超前把握。事实上,是“关注长期价值、长尾口碑”,还是借助一时的创新风潮“飘飘欲上”恰是实力巨头与新玩家之间的最大差异。

趋于理性的市场中,如何挑战投影行业的不可能-视听圈

不仅是激光产品线,在HLD新光源技术上,理光的布局也非常有特点:理光PJ HX518可投射5200流明亮度、PJ LU3800UST亮度可达4000流明,理光HLD机型的亮度水平超出行业平均值很多。且理光一次性准备了反射式短焦和标准焦距两个系列、三种分辨率的6款机型,形成密集的“供给细分结构”。

“高起点——面向未来投影应用亮度日趋更高、画面日趋更大的价值点;细分切割市场——面向不同场景空间完全不同的应用需求”,理光HLD光源投影机的“需求至上与技术超群”完美结合。这样的产品体系不可能不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构筑品牌持续不断的长尾口碑。

致用为先,风口过后更能飞翔

传统投影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性化。尤其是新光源热潮渐渐成为普及之势,新技术的差异化符号价值日益缩小,投影业的竞争从“人无我有”的新技术爆发期,进入“人有我优”的成熟度、应用水平比拼期,投影品牌竞争日益更为侧重扎实的行业功底。

趋于理性的市场中,如何挑战投影行业的不可能-视听圈

例如,在中高端工程市场,投影机适配场景不可能用“一款固定安装的镜头”来实现。而理光激光工程机大量采用可更换投影镜头,提供从0.76到8.8投射比、从0.8米到近百米远投射距离上的“宽松选择”,进而让工程设计可以“在空间设置上随心所欲”。特别是理光最新推出的反射式超短焦镜头,投射比高达0.36的日本原产镜头,全面适配于LU7000、LU8000、LU9000、LU10200、LX10300等主流高亮机型,为工程解决方案应用提供了“贴身式投影的超亮选择”。——“市场理性选择的一个变化就是‘从主要看主机参数’,到系统的看‘配件、功能’等更多应用元素,”行业专家如此评价理光投影系列产品的强大可用性。

理光投影产品充分发挥大厂上游自主链条、体系全面创新、长期应用经验等优势,往往具有功能和效果上的综合体验加成。如,双色轮物理切换,满足色彩优先或者亮度优先的选择;HSG色彩微调、RGB进阶调整及Gamma类型选择等满足画质效果的精调微调;HLD 202 + LED光源提供卓越的红色表现和更高的亮度性能等等,这些都事关产品“最终效果”,需要理光这类品牌丰富的设计与研发经验来达到极致的创新。

“投影产业具有双重复杂性:其一是产品技术涉及电子、电气、机械、光学、软件等广泛行业;其二是运用场景千差万别、需求特点各自不同。这两点就构成了投影市场理性竞争的庞大‘生态体系’。”业内专家指出,投影行业的市场天平不是简单的一个新光源创新就能“翻转”的,风口过后,市场必然还要回到“综合品质”的较量上来。这显然利好理光这类“百年老厂”。

从口袋便携投影、桌边投影、立式超短焦投影,到激光、HLD等新光源投影,超亮工程产品、高色彩饱和度产品、3D投影技术、丰富的可选镜头族,理光投影产品的“生态和细分”布局,充分满足日益细化、多元化的市场应用需求,在完全不同的场景中为消费者创造截然不同的价值。

技术体系的完整度、产品族群的丰富度,是理性市场条件下能否持续开拓崭新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的关键。投影产品在经历了新一轮的固态光源创新之后,必然再次回归这一“传统的理性竞争正轨”,这两者也将是投影品牌在“风停了”之后持续飞翔的左膀右臂。

下沉的创新,更好的创新

理光中尾将志亦指出,投影市场“不是有了一项新技术我们就去开发相关新品。而是要充分了解其优势,以及对用户而言的产品优点及价值之后,才决定上市相关的新产品”。即,创新必须从用户的实践价值上开始,先想到“怎么用”,然后才是“技术如何做”,让最前沿的创新真正下沉到客户第一线,才是好的创新。

趋于理性的市场中,如何挑战投影行业的不可能-视听圈

秉承这种“一切从用户价值”出发的精神,理光投影产品始终在高标准供给体系建设上“超前布局”、协同发展,努力提供有丰富性更有品质的市场产品服务。并在传统汞灯技术、激光显示技术、HLD技术、LED光源产品上,持续开拓出全新和高水平的投影产品系列。

今天,投影市场正在经历从“技术风口”与“高增长”主导的产业模式,向“技术成熟期”、“质量比拼”为主的产业模式升级的转折。这样一个行业规则变革的关口,恰是老牌投影巨头系统性的发挥综合实力,以生态力量、综合创新、服务经验赢得市场超越的大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