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专业市场调查研究机构千趣全球关键用户调查研究中心( Global Key Users Research Center,简称千趣GKURC),在北京发布了《2021家电消费电子TOP100媒体人金选榜》报告,千趣GKURC产经智库同期成立。
本次活动上,主办方根据调研结果评选出“2021家电消费电子TOP100媒体人金选奖”,其中,海信成为全球化运营首推品牌。作为国内制造业巨头,海信从B2C到B2B,从OEM到世界品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著名品牌。
海信全球化运营成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品牌全球化。
作为中国首批“走出去”的企业之一,海信早就将“国际化”列入集团的核心战略,“B面野心”也在全球布局。
2021年,海信以智能电视、商用显示为代表的显示产品全球出货量超过2700万台。海信电视在中国、日本(东芝+海信)、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继续保持市场第一。海信冰箱出口重回中国第一,海信收购的子品牌gorenje在捷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欧洲市场稳居第一。
不仅在耳熟能详的家电产业,海信在智能交通领域额实现了突破。2021年12月,海信和山东高速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化改造项目,这是海信首个落地海外的智能交通项目。海信已悄然成为中国智能交通的绝对龙头,并作为这个行业的“隐形冠军”在全球开始攻城掠地。
提前布局B2B产业并开拓海外市场,海信还在精准医疗、光通信、商用多联机、汽车空调系统等产业板块发力。2021年8月,海信医疗在南非拿下医显产品订单,实现医显产品在海外里程碑式的突破。目前,海信已经形成了从以家电为代表的B2C产业为主到B2C、B2B并重的产业布局。
二是产业链及并购的全球化。
除了B2B产业的出海,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还离不开以技术抢占市场和以资本扩大规模。
海信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海信集团2021年收入预计突破175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海外收入超过700亿元,同比增长30%左右,海外收入占海信集团总营收比例预计在42%左右,自主品牌占比超过80%。
近年来,中国家电企业大举并购海外企业,全球化步伐加速。海信也先后并购了日本东芝电视、欧洲家电gorenje、ASKO、汽车空调企业日本三电。实际上,国内家电企业收购的海外企业多数处于经营不佳的困境,要将并购对象扭亏为盈,并非易事。
但海信收购东芝电视后,仅用15个月实现扭亏为盈,结束了其连续八年亏损的历史。2018年,海信收购欧洲知名高端家电品牌gorenje后,用了18个月实现扭亏为盈;2019年gorenje仍亏损4.3亿元,2021年预计盈利1.3亿元。
三是营销全球化。
如果说以上的硬件为海信走出国门铺好了路,海信体育营销可谓真正实现了国际化的蜕变。
从2008年冠名澳网体育馆并赞助澳网公开赛开始,海信先后赞助F1红牛车队、美国第二大体育赛事NASCAR汽车赛。2016年赞助欧洲杯,成为欧洲杯历史上首个中国品牌赞助商。再到2018世界杯、2020欧洲杯、以及即将到来的2022卡塔尔世界杯。
而且不止是海信,海信旗下的容声、科龙、gorenje、TOSHIBA等品牌因为同样获得IP授权、一起通过国际赛事将名气和品牌知名度推动到全球的每个角落。
海信通过持续打造Hisense Sport这一超级 IP,迅速拉近其与各大洲际市场消费者的距离,不断把海信品牌推向高端,把海信品牌在全球带到了新的高度,最终实现销量的暴涨!从2016年的欧洲杯到2021年的欧洲杯,海信的全球知名度从37%上升到59%,海外销售收入从196亿元到达700亿,海外收入占比从不到20%到达42%。
“2021家电消费电子TOP100媒体人金选奖”媒体人一致认为,海信是全球化运营首推品牌。现在,海信在全球拥有30多家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拥有海信、容声、科龙、东芝电视、gorenje、ASKO等多个品牌,并拥有日立、约克在商用空调的品牌使用权,建立起了强大的品牌矩阵,国际化版图不断扩张,海信“大头在海外”的国际化战略正加速前行。
专业媒体人对海信全球化运营的认知不止于电视业务。如果说海信电视连续几年位居全球第四,是海信全球化的A面,加深了全球消费者对海信品牌的认知,那么海信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业务向全球化延伸,无疑让外界看到了海信最有爆发力的B面,而这是海信全球化运营C端B端双轮驱动的必要条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