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车载显示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据Omdia数据,前装车规显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9.5%,达2.02亿片。在这一赛道上,中国厂商天马以18%的市占率蝉联全球第一,且营收增速(超40%)远超出货量增速(25%),成为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技术积淀、场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4,全球前装车规显示面板出货量达2.02亿片,第一名是个“隐形冠军”-视听圈

技术全栈布局:从“跟跑”到“定义标准”

天马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全技术版图的构建。从早期的a-Si到LTPS、Oxide,再到OLED与Micro-LED,天马实现了显示技术的全覆盖。这种技术多元化不仅满足了车规级产品对高可靠性(如耐高温、抗震动)的严苛要求,更通过差异化方案抢占高端市场。例如,其LTPS屏幕凭借高分辨率、低功耗特性,成为高端车型中控屏的首选;而Micro-LED技术则瞄准未来车载HUD(抬头显示)的增量市场——2024年天马HUD出货量首次登顶全球,正是技术前瞻性的直接体现

场景化创新:从“单一仪表”到“全域交互”

车规显示的竞争已从“硬件参数”转向“场景适配”。天马通过30年深耕,将产品从传统的仪表、中控延伸至副驾屏、扶手屏、电子后视镜等新兴场景,形成“显示生态”壁垒。例如,其柔性OLED屏可适配曲面内饰设计,吸顶屏则满足后排娱乐需求。这种全场景覆盖能力,使其成为车企“一站式”供应商。数据显示,全球每4辆汽车就有1辆使用天马仪表产品,而多元场景的渗透进一步推高了单车的屏幕搭载量和附加值。

产业链协同:政策红利与本土化优势的双重加持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为天马提供了主场优势。政策推动下,本土车企更倾向与国内供应链深度绑定,而天马凭借快速响应能力(如定制化开发周期缩短30%)和成本优势,成为理想、比亚迪等品牌的长期合作伙伴。此外,天马通过自建车规级产线(如厦门G6 OLED线)确保产能与品控,其产品良率超9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技术+产能+服务”的闭环,让国际巨头难以复制。

后记点评:天马的持续领跑,标志着中国汽车供应链从“规模优势”转向“技术话语权”。其高市占率不仅依赖价格战,更源于对车规标准的主导——例如牵头制定车载显示行业标准,推动中国方案成为全球标杆。未来,随着智能座舱向多屏化、交互化演进,天马在AR-HUD、透明显示等领域的布局,或将进一步巩固其“定义者”地位。这一案例证明,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企业已具备从“追赶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