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近日确认,将停产2022年发布的Bravia XR Z9K系列8K电视,且短期内无新品计划。作为8K技术的早期推动者,索尼的退出标志着这一超高清格式的推广遭遇重大挫折。

目前,全球8K电视市场仅剩三星(Micro LED 8K)和LG(QNED 99系列)等少数玩家苦撑,而索尼转向4K QD-OLED和RGB LED背光技术的决定,更凸显了厂商对8K商业化前景的悲观预期。

索尼“弃赛”,8K电视阵营再失一员“大将”-视听圈

8K电视为何被“冷落”?

对于8K电视在市场端逐步被“冷落和边缘化”。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主要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硬伤”难解

其一,8K分辨率(7680×4320)的片源几乎为零。主流流媒体平台最高仅支持4K HDR,而8K蓝光碟因成本过高未能普及。即便索尼仍在生产8K摄像机,但内容制作、传输、存储的产业链条断裂,导致8K电视沦为“无米之炊”。

其二,性价比失衡,感知提升有限。在常规观看距离下,人眼对4K与8K的差异辨识度极低。例如,75英寸电视在2.5米外,4K已接近人眼分辨率极限。而8K电视价格通常是同尺寸4K高端机的2-3倍(如Z9K首发价超5万元),消费者自然不愿为“纸面参数”买单。

其三,技术瓶颈与替代方案崛起。8K对芯片算力、接口带宽(如HDMI 2.1满血版)、面板工艺的要求极高,却未能带来画质质的飞跃。相反,4K OLED、Mini LED通过对比度、色彩和HDR效果的提升,以更低成本实现了更震撼的视觉体验,进一步挤压8K的生存空间。

行业集体“撤退”,8K沦为技术储备

据悉,索尼并非首个放弃8K的彩电品牌。其实,海信、TCL、小米、创维等全球彩电头部品牌也只是在几年前仅将8K作为“秀肌肉”的旗舰噱头,而当下几乎集体对8K电视说不。甚至包括之前的对8K电视最为追捧的夏普和长虹等品牌,也在逐步对8K电视在“沉默”。

此外,在8K电视的销量走势上,行业机构已经停止对这个品类的产品统计和预测。这背后说明,8K电视已经进入“超级地低谷期”。

目前,三星和LG的8K产品更多是服务于品牌高端形象,而非走量市场。例如,三星的Micro LED 8K电视定价超50万元,瞄准的是极少数富豪客户,而非大众消费。

一位行业人表示,目前彩电品牌对8K电视的行业共识是:其实用价值远低于营销价值。所以,在面对市场规模处于存量周期的关键阶段,自然不会把重心放在“实用性”不强的8K之上。

后记点评:8K电视的困境本质上是技术跃进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典型案例。在4K尚未完全普及、消费者更看重画质优化而非分辨率堆砌的当下,8K更像一场“技术乌托邦”。索尼的退出,或许预示着电视行业将回归理性——与其追逐数字游戏,不如深耕显示技术的真实体验升级。未来,8K或将以“技术储备”身份蛰伏,等待下一个技术变革窗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