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dia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球OLED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19.2%,延续了2024年第四季度的强劲表现。在欧洲市场,OLED技术依然占据高端电视的主导地位,尽管销量仅占整体的8%,却贡献了高达23%的电视总营收。这一数据凸显了OLED在欧洲高端市场的溢价能力和品牌号召力。

OLED电视的欧洲堡垒:Mini LED的崛起与高端市场的攻防战-视听圈

不过,即使在OLED电视在欧洲市场即使依然“受宠”,但在Omdia看来,其依然还改变不了被Mini LED电视“强势挤压”的命运。

因为,随着Mini LED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正在对OLED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中国品牌TCL、海信、创维、小米以及韩国巨头三星正在强势导入Mini LED产品线,或将进一步在高端市场形成对OLED电视“超越和挤压”。

欧洲:OLED电视的最大的“根据地”

欧洲市场对OLED电视的青睐有其独特的消费逻辑。Omdia电视研究首席分析师Matthew Rubin指出:"在西欧,售价超过1000美元的电视出货量占比超过14%,而全球这一比例不到9%。"这表明欧洲消费者对高端显示技术有着更强的支付意愿和品牌忠诚度。不同于美国市场对大尺寸的追求,欧洲消费者受限于居住空间,更注重画质表现而非屏幕尺寸,这恰好契合了OLED在画质上的优势。此外,OLED技术经过多年市场培育,已经在欧洲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了"高端=OLED"的认知壁垒,这种品牌资产短期内难以被撼动。

然而,欧洲堡垒并非固若金汤。2024年第四季度,Mini LED电视全球出货量达到300万台,首次超越OLED的200万台,这一转折点标志着显示技术竞争进入新阶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品牌正在通过Mini LED技术实施"弯道超车"战略。海信、TCL等品牌几乎不涉足OLED领域,而是集中火力发展Mini LED产品线,特别是新推出的RGB Mini LED技术,在亮度、对比度和色彩表现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越OLED水平。这些品牌凭借成本优势和中国本土市场的规模效应,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

技术对决:Mini LED的竞争优势

Mini LED对OLED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技术性能、成本结构和市场适应性。在技术层面,Mini LED凭借数千个独立控光分区,能够实现媲美OLED的纯黑表现和超高对比度,同时在峰值亮度上远超OLED,这使其在明亮环境下的观看体验更具优势。色彩表现方面,采用量子点技术的Mini LED已经达到与OLED相当的色域覆盖,而最新RGB Mini LED更在色彩准确度上取得突破。

成本方面,Mini LED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特别是75英寸以上的大屏市场,Mini LED的制造成本显著低于OLED,这使得厂商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高端产品。据行业数据显示,同尺寸高端Mini LED电视的零售价通常比OLED低出3成以上,这种价格差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具有强大吸引力。此外,Mini LED不存在OLED的烧屏风险,使用寿命更长,这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使用顾虑。

市场适应性上,Mini LED展现出更强的产品弹性。从42英寸的卧室电视到116英寸的巨幕影院,Mini LED技术都能保持一致的性能表现和成本优势。相比之下,OLED在大尺寸化进程中面临良率挑战和成本飙升问题。这种适应性差异使Mini LED能够覆盖更广泛的价格区间和消费场景,为品牌商提供更灵活的产品策略空间。

中国方案推动Mini LED电视进一步“起势”

从品牌层面来看,以海信、TCL、创维、小米等为首的中国彩电军团正在全力“押注”Mini LED电视,从而重塑全球高端电视竞争格局。与LG、索尼等传统高端品牌不同,中国厂商选择了一条差异化技术路线——几乎集体放弃OLED,全力押注Mini LED。这种战略选择既源于对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考量,也反映了对技术趋势的前瞻判断。

TCL推出的X11G系列Mini LED电视,拥有2000+背光分区和2000nits峰值亮度,画质表现直接对标顶级OLED产品,但价格却低30%以上。海信的UX系列则通过RGBMini LED技术抢占超高清市场制高点。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技术路线的优势。中国政府推出的节能激励政策明显倾向于Mini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这为本土品牌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对新技术接受度更高,不太受"OLED=高端"的传统认知束缚,这使Mini LED能够更快建立高端品牌形象。据Omdia数据,中国已成为全球Mini LED增长最快的市场,这种本土优势为中国品牌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坚实后盾。

总结点评:展望2025年,OLED电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一方面,欧洲市场的基本盘仍然稳固,但增长空间有限;另一方面,Mini LED在中国、北美等关键市场的快速渗透将挤压OLED的成长潜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海信、TCL、创维、索尼等品牌计划在2025年推出更多中端价位Mini LED产品,这将进一步模糊高端与主流市场的界限,对OLED的中高端产品线形成"降维打击"。

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从整体趋向看,Mini LED电视正在全力在“上量和起势”。但是,不过,Mini LED电视并非“没有缺点”,其当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概念有点混沌和模糊”。例如消费者对LED LCD、Mini LED及RGB Mini LED等术语的混淆,以及OLED作为高端代名词在消费者心中率先建立的认知优势。因为,接下来Mini LED电视主力厂商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能切实规范好Mini LED电视的“清晰技术标签认知”,这或将是进一步“做强做大”的关键一步。